新闻详情

返回列表

高校环境美化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探索

作者: 新芮表单 发布时间: 2025-08-28 16:30 分类: 后勤管理 浏览: 9
校园环境是大学精神与文化的重要载体,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仅能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场所,还能发挥"环境育人"的潜移默化作用。我校以"生态优先、文化融入、师生共建"为理念,构建了系统化的环境美化管理体系,打造了兼具生态功能与人文内涵的校园环境。

环境美化管理体系涵盖自然生态、人文景观、功能设施三个维度。在自然生态维度,学校制定了校园绿化规划,合理配置乔木、灌木、草本植物,形成多层次的绿化景观;建立了生态保护机制,保护校园内的古树名木、湿地水系等自然资源;推行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,建设绿色低碳校园。在人文景观维度,将学校历史文化元素融入景观设计,建设了校史长廊、院士墙、主题雕塑等文化景观;打造了具有学科特色的专业园区,如生命科学园、工程创新园等,体现学术文化内涵。在功能设施维度,注重环境的实用性与舒适性,完善了休息座椅、遮阳棚、指示标牌等设施,营造便捷友好的校园环境。

新芮表单系统为环境美化管理提供了高效工具。学校开发了环境美化管理平台,实现了环境问题上报、项目申报、工作巡查等功能的线上化。师生发现环境问题可通过表单及时上报,管理人员收到信息后快速响应处置;各部门申报环境美化项目时,通过系统提交方案和预算,便于统筹规划;巡查人员通过移动端填写巡查记录,上传现场照片,确保问题整改到位。系统还设置了环境满意度调查功能,定期收集师生对校园环境的意见建议。

为形成环境美化的长效机制,学校建立了"专业管理+师生参与"的协同机制。后勤管理处负责环境美化的专业规划与日常维护,聘请专业景观设计师进行指导;成立"校园环境美化志愿者协会",组织师生参与植树种草、环境清洁等活动;开展"最美校园角落"评选、环境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,激发师生参与热情。同时,建立环境美化责任制,将环境维护责任落实到各院系和部门,纳入年度考核体系。

环境美化与文化建设的融合是我校的特色做法。学校将环境美化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,在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开展环境布置活动,如春季花卉展、秋季菊花节等,形成季节性文化景观;在教学楼、图书馆等场所设置文化展板,展示师生艺术作品,让环境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;结合学科特色举办环境主题活动,如生态学专业的"校园植物认知节"、美术专业的"景观设计展"等,实现环境美化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。

为提升环境美化管理水平,学校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参加专业培训,学习先进的景观设计理念和管理经验;与园林院校合作开展校园环境研究,探索适合北方气候的绿化方案;建立环境美化效果评估机制,从生态效益、文化内涵、师生满意度等维度进行评价,不断优化环境美化方案。

经过多年建设,我校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45%,获评"省级园林式单位"和"绿色校园示范单位"。师生对校园环境的满意度保持在95%以上,优美的校园环境已成为学校的一张亮丽名片。未来,学校将进一步深化环境美化管理体系,引入智慧园林技术,实现环境管理的精细化与智能化。